作者:陳允信,來源:設計便利店
原標題:無印良品贏了,無印良品輸了!
今天“無印良品”商標案終審宣判,日方敗訴,今天來給大家好好梳理一下這個事件的整個發(fā)展過程,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也給品牌方,設計師敲敲警鐘,商標注冊何其重要!
就在今天,無印良品的中日商標之爭終于落下了帷幕,MUJI敗訴判賠62萬!
成都市高級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,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、成都無印良品注冊商標專用權。
是不是聽蒙了?不要緊,我們先來一起回顧這場長達20年之久的「無印良品」商標爭奪戰(zhàn)。
看到這里明白了吧,1999年的時候MUJI在中國注冊無印良品,鬼使神差的唯獨留下24類沒有注冊(是覺得自己這輩子不會生產床單?)。于是給了新無印良品機會,而這十幾年MUJI一直小心謹慎,2014年的失誤,卻導致糾紛再起。
敗訴的MUJI還能叫“無印良品”嗎——當然可以,只是除了24類涉及的床單、毛巾等之外。
在天貓“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”,日本MUJI已作出相關聲明
MUJI 在中國大陸擁有 1-45 類的幾乎所有“無印良品”商標,并不會出現(xiàn)無法使用“無印良品”的情況。顯然中國無印良品有正當使用無印良品商標的權利,不構成惡意搶注,但是在空間設計和品牌設計中“撞衫”是不是也是偶然,大家可以自己品一品。
社交媒體上對這個事件的各路聲音不盡相同,但從設計師的角度看待MUJI的商標糾紛案,我們應該將自己置于民族情緒和其他因素之外,客觀地看待知識產權和山寨仿冒的問題。預防品牌建立和設計過程中可能出現(xiàn)的版權問題,合理利用知識產權的法律條規(guī),捍衛(wèi)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。
暫且不論對錯,MUJI的小小失誤,對于品牌造成巨大的品牌損失,由此可見,一個品牌的商標對于其戰(zhàn)略布局來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作為品牌的領導者,應該培養(yǎng)自身對于版權和商標相關領域的敏銳嗅覺。放眼未來,找準目標,立下決斷。而對于設計師來說,尤其是品牌設計師,更需要有基本的商標版權意識,避免自己的設計最終淪為山寨,成為徒勞。
最后,作為專業(yè)的設計師,真的需要好好學習版權知識、提高版權意識。在接洽項目時,也應該優(yōu)先與客戶溝通清楚,品牌名字、商標等是否已經注冊,注冊的品類是否覆蓋全部的產品類別。吃一塹長一智,我早期做項目的時候,也是曾遇到過一次因為未與客戶溝通清楚,導致方案結束后才發(fā)現(xiàn)品牌名根本無法注冊,需重新取名、重新設計方案,希望大家能在項目開始前就明確好,避免后續(xù)產生糾紛。
經授權轉載至成都,轉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
作者公眾號:設計便利店(ID: designmart)
136 0806 8886【加微信請注明來意】
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天府三街1599號(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