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將對寫作精進做一個體系化的闡述,突破寫作瓶頸、找到寫作方向,提供方法論支撐。
做產品,其實最核心的是產品定義,也就是要一句話講述產品給用戶帶來了什么核心價值。
相對應,如果說談寫文章和自媒體最核心的一點,我覺得就是「選題」。
選題決定了文章的框架,是文章價值輸出的開始,也是文章價值上限、下限、傳播范圍的第一決定因素。
為什么說選題重要,要從文章價值構成聊起。
一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關注和收益,基本取決于給讀者帶來了多少價值。
文章給讀者帶來了價值,讀者會選擇分享、轉發(fā)、收藏、打賞、關注等行為,來鼓勵生產者繼續(xù)寫作,進一步閱讀新文章獲得更多價值,形成了生產者和關注者的價值閉環(huán)。
所以我總結了公式如下:
單個讀者獲得的價值=所選話題得分*(所選主題深度得分*所選主題廣度得分*接地氣得分*個性表達得分)*X
X和讀者的理解力、匹配度渠道、傳播推廣等文章外部因素相關,屬于用戶研究和運營推廣的范疇,所以本文我們重點講和文章相關的幾個指標。
我們一項一項拆解來看:
首先厘清一個概念:選題是不是選擇話題?
選題是需要選擇話題,但不僅僅是選擇話題。選題最少包括:選擇話題和選擇主題,兩部分。
話題是一個基礎分。
冷門的話題注定了沒有很多人看,文章閱讀量,一定不會高過熱門話題。
但這里注意,不意味著看的人少價值就低,因為有的小眾群體,比如「高端投資人群體」數(shù)量并不大,但價值極高。
用戶群體量級和用戶價值要辯證去看,具體追求哪個要看自己的商業(yè)模式和規(guī)劃。
但大部分成功自媒體都是,量級優(yōu)先用戶單點價值其次,因為量級可以帶來更多的傳播機會,發(fā)揮互聯(lián)網信息傳播的優(yōu)勢,進一步再追求用戶單點價值提升的難度會降低。
所以我們的目標暫定為:選擇用戶量級大的話題。
一般來說,專業(yè)度強的話題會量級比較小,但是如果和比較接地氣的、實在在生活中發(fā)生的、大家能夠接受的話題結合在一起,讀者量級就會變大。
比如說,「直播帶貨」是一個互聯(lián)網圈的概念,對于非互聯(lián)網人來說,就量級非常小。但「李佳琦」對于女性群體來說,量級就非常大。如果寫一篇「從李佳琦IP打造的角度談談電商直播模式」就能擴大話題范圍,同時也能為互聯(lián)網人、女性買家這兩個不同圈層的群體,帶來不同的新價值。
這個過程就是話題融合,內容破圈跨域提供價值的過程,也是自媒體人通過內容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。
有了互聯(lián)網思維,女性買家能夠更理性地購買產品,獲得了知識價值。有了對李佳琦團隊的了解,互聯(lián)網人也能更加理解女性用戶這個群體。兩個群體通過一篇文章,各自都收獲了自己圈層外的新價值。
這就是互聯(lián)網信息時代,自媒體的價值:
可以很輕易地去完成完成跨圈層信息溝通,實現(xiàn)價值增長。
但選完話題,不意味著文章就成功了,遠遠沒那么簡單。
因為同樣是談一個話題,每個人能談到的深度和廣度都不一樣,這就造成了另外一個文章核心競爭力「主題價值」的差別。
比如說,談羅永浩和抖音直播帶貨。
淺一點的深度,我們可以講講羅永浩的基礎背景,以及抖音直播帶貨的基礎概念和商業(yè)模式邏輯。
更深一步,可以分析,羅永浩和電商帶貨直播帶貨合作的本質原因是什么?
再深一步,可以分析,羅永浩帶貨之后,對整個行業(yè)產生的影響,以及日后的走勢是怎么樣的?
更深的話題和更透徹的觀點,能夠激發(fā)讀者的思考和認同,和讀者建立初步的心智鏈接。
而在廣度方面:
我們可以把羅永浩和一個領域內的其它事情聯(lián)系起來一起分析,就會產生兩部分信息的協(xié)同價值。
比如把羅永浩和半佛仙人(參考我的文章),從他們本質的角度,即「產品經理和風控的屬性」擺在一起做一個對比分析,這樣信息的廣度和信息量就得到了擴充。
但信息量越大,并不一定越好。
信息量越大,文章會越重,如果平均信息價值不高,或者多部分信息一起產生的協(xié)同價值不高,那整篇文章的性價比就會偏低。
文章的主題越新奇、越深度、越強烈,越可以給讀者提供新的思路新的價值,越容易得到讀者的轉發(fā)認同。
越廣博的主題,越能夠給讀者滿足的感覺,促進TA將這種感覺轉化為社交貨幣進行文章的分享。
而文章的接地氣程度,往往是靠干貨量來支撐的。
干貨指的是實戰(zhàn)方法論、案例總結分享。
觀點和思路,可以讓人很快接受,但趨于抽象,只能感覺醍醐灌頂,但是難以指導行動。
方法論和干貨,雖然枯燥,卻可以支撐讀者行動,讓文章更接地氣。
所以干貨度,往往決定了文章能給讀者在日后生活實際操作過程中帶來多大價值。
干貨需要消化吸收和實踐驗證,所以相比于觀點的所見即所得,要通過實踐去檢驗,且驗證周期比較長。
所以往往干貨、方法論類的內容不會帶來轉發(fā)而會帶來收藏。
進一步對不同的文章來說,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風格。
大部分說理的文章,并不一定講究要做到寫小說那么精致完美,但是仍然可以用不同的風格表述。
比如說:
新奇幽默的風格,會吸引獵奇而年輕的讀者。
簡潔干練的風格,能吸引理性、有追求、有理想的讀者。
長此以往,堅持自己的表達風格,就會逐步積累讀者,打造出一個跟風格屬性相關的粉絲群體。
同時反過來,在這個粉絲群體心中也樹立起了一個更加豐滿飽滿的作者形象,這個形象就是我們個人IP的基礎。
有了個人IP,就有了破圈的可能性。
通過對自身表達風格、圈層外內容的進一步拓展,能讓個人形象更加豐滿,可以讓讀者和作者的互動更加頻繁、更加多元化,不僅僅是基于文章的關注、閱讀關系,而逐漸變成了一種認同和互動的高粘性關系。
但這種關系并不可能一直持續(xù),如果沒有在選題和表達風格上的迭代,讀者很容易陷入審美疲勞。
為了迭代自己的選題能力和表達風格,就需要有足夠的輸入,否則是無法創(chuàng)造新穎內容的。
所以要打造輸入輸出的閉環(huán),才能夠讓生產者和讀者一起完成價值提升。
那么輸入的方式可以對應我們上文講的公式里的幾項去逐步提升。
提高「話題的選題能力」,就需要去關注人們生活中的問題,以及各個群體的訴求,可以通過網絡社區(qū)、社交平臺、娛樂平臺等獲取。關注真實在發(fā)生的大家關心的事情。才能選出深入人心的選題。
提高「主題深度」,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和經驗,這樣能夠給出更獨特,深入的見解??梢蚤喿x各個領域的書籍,這將成為我們看待話題、問題時決策模型、看法模型的一部分。
提升「主題廣度」,在更多的涉獵之余,參考他人的觀點和看法,是非常有效的。能夠在他人的觀點、評論和議論中進行信息整合,就實現(xiàn)了價值整合。
提升「接地氣屬性」,需要不斷地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經驗,一個做過電商產品的人來談電商,肯定比門外漢更加接地氣。實戰(zhàn)經驗能讓我們的想法和看法趨于實際,而不僅僅停留在抽象和理論的表面,這會讓我們文章的主題價值更加飽滿。
提升「表達風格」,其實沒有特別好的書籍可以參考,因為最好的風格就是你的長處+讀者群體接受的風格,當你具備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方法之后,刻意地去保持專一風格練習是唯一的成長方式。
總結來說,用產品思維分析迭代自己的人生,其實就是以用戶為基礎,將目標拆解成幾個關鍵指標步驟,如寫作中的:
根據(jù)這些指標:
這種產品思維也是可以遷移到生活中其它場景和其它項目上的。
如果你感興趣,不妨從研究費曼學習法開始,嘗試寫作,并用寫作為例子,用產品思維來規(guī)劃迭代,形成自己的輸入輸出閉環(huán),你將受益良多。
作者:產品之術
來源:產品之術
相關閱讀:
1.新媒體運營如何從入門到精通?
2.2020年新媒體運營選題技巧!
3.新媒體運營矩陣的5大要點!
4.新媒體運營:3個方向找熱點!
5.新媒體運營用戶增長技巧!
136 0806 8886【加微信請注明來意】
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(qū)天府三街1599號(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)